盡管非典讓“棉花期貨在6月底面世”的期望落空,但從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得知,年底前推動棉花期貨上市的計劃沒有變動。
鄭交所有關人士7月1日表示,非典期間他們仍然和各方面保持著溝通。證監(jiān)會的負責人多次提到,把棉花期貨的推出作為今年的一項大事來抓。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向社會各界征集棉花指定交割倉庫的工作已經在6月30日結束。
鄭交所總經理王獻立說,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和消費國,有17個產棉省區(qū)、1億多棉農,植棉已成為這些地區(qū)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近年來,由于沒有權威預期價格引導,棉花生產很不穩(wěn)定,直接影響產棉地區(qū)和棉農的收入,也使棉花經營風險劇增。自1999年底棉花市場放開后,由于沒有預期價格機制,棉花種植面積不穩(wěn)定,產量忽多忽少,價格時高時低,國家宏觀調控缺乏價格參考依據,往往使調控滯后,效果不夠理想。2000年以來,各方呼吁推出棉花期貨的聲音就一直不斷。
據了解,鄭交所對棉花期貨的研究已近10年,并在1994年上市棉紗期貨交易。但1999年之前棉花屬統(tǒng)購統(tǒng)銷物資,價格沒有放開,不具備開展期貨交易的條件。鄭交所負責人表示,從近年來棉花價格的大幅波動可以看出,國內棉花生產和消費需要期貨市場的預期價格指導作用。